案例介绍
市民张女士在使用某手机APP时,收到弹窗一则“百万医疗险”广告,宣称“每年仅需39元,涵盖重疾、住院、手术等全部医疗费用”,还附赠高额意外险。张女士因近期家人患病,正想购买保险,便立即点击链接填写信息并完成支付。随后,“客服”主动联系张女士,称其填写的受益人信息有误,需重新提交保单并缴纳2000元“手续费”,否则保单无法生效。张女士转账后,不仅未收到新保单,连“客服”也失联了。当她拨打广告中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情况时,提示该号码为空号,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。
案例分析
1.虚假宣传诱导:诈骗分子以“超低价”“全保障”为噱头,利用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心理,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保险产品。
2.伪造身份行骗:通过伪造官方客服、保险代理人身份,以保单失效、信息错误等理由要求转账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,诱导消费者二次受骗。
3.非正规投保渠道:利用手机APP弹窗广告、短信链接等非官方渠道发布虚假保险信息,消费者一旦点击,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将面临双重风险。
风险提示
1.认准正规渠道,核实机构资质。购买保险时,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、官方APP、线下营业网点,或持有金融监管部门核发的《保险中介业务许可证》的正规代理机构投保。投保前可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,查询机构与产品备案信息,警惕“无资质机构+虚构产品”的组合骗局。
2.细读条款内容,拒绝模糊承诺。切勿轻信“全部赔付”“无条件理赔”等夸大宣传,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的保障范围、免赔条款、理赔条件等核心内容。对存疑条款,及时通过官方客服或专业人士咨询,避免因误解条款导致后续纠纷。
3.保护个人信息,警惕陌生链接。不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保险广告链接,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支付保费。收到“保单失效”、“系统升级”等短信或电话时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实性,谨防钓鱼网站盗取信息。
来源:广东省分公司